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第1篇
1、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gb《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规定的品种及其应用范围、使用量,杜绝使用《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中规定的品种。
2、不得因掩盖食品腐败变质或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的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因使用食品添加剂而降低了食品质量和安全要求。餐饮经营单位加工经营食品为现售模式,尽可能不用食品添加剂,确须使用的,应在限量范围内使用。
3、采购使用的明矾、泡打粉、小苏打等食品添加剂包装签上应注明中文“食品添加剂”字样,食品添加剂的具体标签要求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47、48和66条的规定。
4、购入食品添加剂时,须索证索票并登记台账。应索取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须取得省级质监部门发放的食品生产许可证。
5、严禁违法使用硼酸、硼砂、离弃信用油脂、工业用料等非信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
6、面点常用的泡打粉等含铝膨松剂,应严格控制用量,以防止铝含量超标;应首选使用不含铝的酵母粉、塔塔粉等食品添加剂,禁用苯甲酸、苯甲酸钠等防腐剂。
7、餐饮业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国。使用食品添加剂应配备专用称量工具,严格按限量标准使用。存放食品添加剂,必须做到专柜、定位存放、并上锁,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不得与非信用产品或有毒有害物品混放。
8、每次使用食品添加剂须有使用记录。
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第2篇
一、目的
为有效保障食品安全,规范企业生产、加工、存储、运输等环节,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生产、加工、存储、运输食品及相关服务的人员。
三、制度制定程序
1.确定编写小组成员,明确工作任务和分工;
2.收集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内部政策规定,进行分析整理;
3.梳理食品生产、加工、存储、运输等环节具体工作流程,制定相应制度;
4.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进行修订;
5.经公司主要领导审定后生效。
四、制度内容
1.原材料采购制度规定企业原材料采购的标准、程序,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品质安全。
2.生产加工制度规定生产加工要求、标准、流程,确保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安全和质量。
3.储存保鲜制度规定食品储存前的处理、储存温度、防虫防潮等保鲜方式及相关卫生标准,确保储存的食品无质量问题。
4.运输配送制度规定食品运输的.标准、交通工具、配送标准及配送人员的要求,确保食品在配送过程的品质和安全。
5.记录管理制度规定各环节依法要求的记录和档案保存要求,便于追查质量问题和管理上的失误,及时制定、纠正和完善制度。
6.管理评审制度规定食品安全管理部门每年组织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评审,为食品安全提供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
7.行政管理法规与劳动法合规制度规定企业相关方面需遵循的行政管理法规和劳动法规。
五、责任主体
本企业所有工作人员均应遵守食品安全规章制度。
六、执行程序
1.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对本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
2.各部门应当主动遵守本制度,如有违反的行为,应当及时纠正,并且承担相应责任;
3.发现食品质量问题应当主动向食品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七、责任追究
1.对严重违反食品安全规章制度的责任人,应当按照公司的有关纪律条例进行纪律处理;
2.如食品安全规章制度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情况,责任人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任何人都不得违反规章制度,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管理责任和经济后果。
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第3篇
一、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1、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2、生产过程控制制度
3、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4、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5、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
6、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
7、消费者投诉受理制度
8、收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信息制度
9、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制度
10、其他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通则中要求或现场核查中 需要查看的质量管理制度
二、食品安全管理记录表格
1、食品生产必备记录表格
(1)进货查验记录
(2)生产过程控制记录(包括环境、场所和设施卫生 自查记录,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和清洗消毒记录,原辅材料 贮存、保管、领用记录,生产投料记录,生产加工过程关健 控制点的重要参数控制记录等)
(3)食品出厂检验记录
(4)不合格原料和成品处理记录
(5)成品销售台帐
(6)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知识培训记录
2、需要建立的食品安全记录
(1)不安全食品召回执行情况记录
(2)消费者投诉受理和处理记录
(3)收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信息记录
(4)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