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汇文秘写作内容页

初三愉快的中秋节周记600字

2025-01-20 07:42:02文秘写作

初三愉快的中秋节周记600字 第1篇

  每月的十五,月儿圆圆。每年的中秋,月儿更圆。今日,便是中秋。

  而今日,却没月。

  那天的夜里,也没月。

  思绪,在一刹那回到了一个月前,那个我多么期望从我记忆里消失的日子……

  在得知姥姥病重后,我和母亲赶回了老家。白天,我会在姥姥身边守着,而晚上就到母亲的姐姐或是弟弟家去睡。然而,母亲却是昼夜不停的照顾着姥姥,一直一直。大夫叫大家要做好心理筹备,已瘫倒在可我多期望,姥姥可以好起来,挺过这一关!

  但,姥姥终究还是离大家而去了。

  “不!”我在心里重重的呐喊,心里仿佛有一个有大又恐怖的旧伤疤,一下子被揭开了。不,我不要!!!手中的笔被我远远的掷开了,我,我没勇气再继续写下去了……

  泪,扑簌簌的流下,流到那块巨大的伤疤上,好痛……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脸上的泪痕日渐干了。我才有勇气拾起笔,继续写下去。

  又想起了那天我哭的时候。我不知流了多少泪,只知我的双眼,一直肿了三天。

  不想再提过去的往事,只不过,实在是太想念。太想念她。然而,在此中秋佳节,却再也见不到她了。小时候,自己便一直相信嫦娥不仅和月兔。桂树。吴刚在一块儿,还有许很多多的人,许很多多的好人。他们,都是被叫到天上去享福的。此时,我多期望姥姥会在上面,一直注视着我呀!我默默的想。无声无息中,一股不知名的力量将我推向了阳台

  站在阳台上,微风轻轻吹拂着我的脸颊,夹杂着细雨绵绵。刚出过汗,被这凉风一吹,“阿嚏!”

  “这不是着凉了,而是有人在想我。”依然默默地想。“姥姥……”我多期望,姥姥能探出头来看我一眼啊!

  天上,一片乌云后,那黄黄。小小的一角,晃得我眼花缭乱。

  “月亮!母亲,月亮出来了!”

初三愉快的中秋节周记600字 第2篇

  月华依旧,千百年了,静静的朗照着乾坤大地,没有言语。月光依旧清幽,如冷傲的仙女,美丽纯洁却遥不可攀。明月当空,照彻千古,见证着中国这个古老又神奇的国度变迁。又是一年中秋圆,能不忆古人否?

  想中秋之起源,源自嫦娥奔月。后羿得不死之药,嫦娥私吞灵药,抛夫而去,成为月宫仙子。从此,人仙永隔,夫妻分离。彼此遥遥对望,相思无绝期。月明之时,便是相思愁绪最浓之时。故李商隐有诗曰:“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古人之中秋,乃是月圆人不圆之中秋。夫妻相隔,相思成了古人永恒的主题。月到中秋分外明,在每年这个相思的季节,总有道不完的愁绪,说不完的亲情。张九龄有诗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个“天涯”分明点明了不能团圆之象,各在他乡。故月,又称为阙也。阙,缺也。面对一轮共有的明月,此刻,又有多少天涯海角的亲人,不能团圆,染起千般愁绪,无尽相思。故而“情人怨遥月,竟夕起相思”;故而后有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叹。说的都是月圆人不圆。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李清照更是用她女性所特有的细腻感情,精雕细描,淋漓尽致的描述了这种相思。月满西楼,更是秋月独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描写了离别愁绪。“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相思之情刚从眉上舒展,却又从心里升腾起来。道不尽的相思,说不尽的离愁。古人又云:我寄愁心与明月;明月千里寄相思。

初三愉快的中秋节周记600字 第3篇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

  轻摇小扇,品书中之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呵,明月啊,你是寄了多少人的相思愁,思乡情?又,何来一方夜郎?又如何,微风轻摇芦苇之时婀娜?

  笼月,渐渐淡去黄昏妖娆,不留情面,一丝遗痕也。是,夜空中好似有了一星半点的纯白,确实在风吹动的门帘下若隐若现,若即若离。伸手抓不住你衣的裙摆水袖,却在后留下回眸一笑,渐行渐远。

  曾忆儿时,那呼作白玉盘,瑶台镜。青云端上,嫦娥舞翩翩,吴刚桂万年。玉兔捣药,似与。后羿,你忍,射碎这一幅唯美天宫图吗?你忍,望清冷月宫,却不得团圆吗?

  撑不住了,急急地退了场,月总算是正式登上主角的台。淡黄若白,鹅黄衬雅黑托。这是对偶吗?不,不是,她真的只有那么一点大,怎拟试比天?但就因如此,在浩如烟海的夜空,散出柔和的光,不是夜的与淡漠,流年逝水,逝水流年。

  她独霸了整个舞台,其余一切都显得那么微弱,那么渺小。她不需要奋力展现,只需一颦一笑,又多少星为之倾倒。

初三愉快的中秋节周记600字 第4篇

  中秋,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在中秋佳节的这一天,家家户户的过节方式截然不同;同样各族人民的过节方式也如此。例如:苗族,苗族的跳月,每到中秋之夜,明亮亮的月光照遍了苗家山寨,苗族男男女女全家团聚后,都要到山林空地上,载歌载舞,举行“跳月”活动;傣族,傣族的拜月,每逢中秋节这天,小伙子一清早就带上火药枪上山打火雀、野鸡,猎取节日野味。姑娘、媳妇们忙着到湖边、池塘里抓鱼。

  老阿妈则忙着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他们每个人都忙着准备节日的晚餐。晚上,四只桌角上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从山林上空一升起来,就点燃冷香,全家大小开始“拜月”。然后,对空鸣放火药枪,以示对英雄岩尖的敬意。最后,全家老小欢乐地围坐在小方桌旁,品尝食物,谈笑赏月,尽兴方散。

  她们还要有意地高声叫喊:“喂!你的瓜菜被我扯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茶吧!”原来,她们这是借助月宫仙女传递红线呢。如果能摘到一个并蒂的瓜果,这表示她们能有幸福的爱情。因此,成双生长的豆角便成了她们采摘的对象。嫂子们这夜也同样到别家园圃里去“偷月亮菜”,不过,她们希望能采到一个最肥的瓜或一把活鲜青翠的毛豆,因为,这象征着小孩的肥壮,毛头的健康。小伙子们也有“偷月亮菜”的习俗,因为他们也希望月宫仙女赐给他们幸福。不过,他们只能在野地里煮了吃,不能带回家去。“偷月亮菜”,使侗寨的中秋之夜,增添了无限欢乐和神奇异彩。

  当然,我们中国的中秋佳节的传统习俗,也深受各国的老外的喜爱;所以,把我们的传统习俗发扬光大也很重要。

初三愉快的中秋节周记600字 第5篇

  "他知道今晚的露珠会结霜,家里的月光会多明亮啊!"。转眼间,今年的中秋节快到了。每次我们庆祝这个传统节日,成年人都会坐在自己的院子里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我不明白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

  今天,我心中的谜团终于解开了。我问妈妈:“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母亲总说:“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带领汉人反抗元朝的暴政,同意8月15日起来,互相赠送月饼,在纸条里发消息,纸条里有月饼。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已经在民间流传开来。”妈妈问:“你还想知道什么?”我又问:“为什么中秋节要赏月?”母亲耐心地回答:“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视满月为团圆的象征,故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书。古往今来,人们常常用满月和缺月来形容喜怒哀乐。”

  今天真是一个难忘的中秋节!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其中我最喜欢中秋节。

  今天是农历的八月十五,正是赏月的好时候啊。我们一家在后花园,一起坐在摇摇椅上,摇椅缓慢地荡着,格外舒适。我望着那宽阔的星空,看着盘子似的圆月。我发现,在月亮和星星的衬托下,圆月显得十分漂亮。我们一边吃着月饼一边赏月。我看了看亲人的脸,想着:“在今晚这团圆的好时刻,有些孩子的家人去外地打工,不能团聚在一起过中秋,他们是多么的孤独,多么可怜啊!我跟他们差距多么大,我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孩子啊!”

  我拿了一个桂花月饼,一大口咬下去,慢慢的嚼着,品味着桂花的味道。我看了一下月饼的馅儿,看到了桂花那粉嫩嫩的花瓣,我闻了一下,一阵桂花的气味扑鼻而来,我的心都甜了。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中华传统节日——中秋节!

初三愉快的中秋节周记600字 第6篇

  中秋来临,我们一家和爸爸的朋友们又来到陕南的山村小聚。这次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一定要属在河边钓鱼了。

  一到这里,我就直奔后院,把铁锹一拿就去地里挖蚯蚓——当鱼饵。很快,我就挖了一袋蚯蚓。然后我和爷爷一起把渔具准备好就向河边进发。

  来到河边,我发现河水似乎比原来大了一些。河里有十几条小鱼在一块大石头下游来游去,一会儿突然蹦起来,一会儿又突然钻进水底,真好玩!两岸的大树也比原来要茂盛得多,但毕竟是秋天了,树叶也渐渐黄了,黄绿交加煞是好看。“真美呀!”我不禁赞叹。

  我在一片石滩上站定,左手拿竿,右手拿钩。在鱼钩上挂好鱼饵,我把竿一甩,线就像柳枝一样荡了出去,正好落在一片平静的水面上。不一会儿,漂往下一沉,我心中暗喜:“太好了,傻鱼儿,我等你太久了……”我急忙抬竿,一条活蹦乱跳的鱼顺着鱼线离开水面。可它仍不住地挣扎。我把它从钩上取下来,扔进水桶。此时我想:开门大吉,这次一定能钓上更多的鱼,我们可以吃一顿鱼肉大餐了。

  我又一次挂上鱼饵,又把竿一荡,钩又慢慢沉下水面。很快,漂又向下一沉——这一次可比上一次沉得要重得多。“可能是个大家伙。”我暗想。果然,把鱼拉上来,我就欢呼起来:“瞧,这么大的鱼,真是太棒了!”接着,我把它也扔进水桶。就这样,不一会儿我们就钓了十几条鱼。我开心地说:“今天收获可真大呀!”

  我扛着鱼竿,拎着水桶,满载而归,心里别提多开心啦!

  看到我们满载而归,大家都冲我竖起大拇指:“小孟,你可真厉害!真能干啊!”我得意地说:“那当然啦!”说着,我们都笑起来。大家的笑声在夕阳的余晖下久久回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