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自我评价 第1篇
古人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曾子也曾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个人如果能够知道自身的优缺点,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他就比别人有优势。
首先分析一下优点,在思想上,本人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思想乐观积极向上,认真领悟党的基本思想,时刻以一名新世纪优秀党员的要求来严格约束自己。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本人拥有远大的理想,怀着满腔的热血,时刻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生活中本人平易近人、积极向上。和同学、朋友本人都坦诚相待,懂得包容和原谅能够和身边的人和睦相处。本人认为不计较是一种生活态度,只有这样本人们的生活才能少一点烦恼多一些快乐。真诚的对待他人,你才能得到同样真诚的一颗心。
对待学习和工作,本人一直保持着认真端正的态度,有责任心和使命感。一直以来本人都认真学习,希望能够充实自己。在工作上,本人有责任心,认真积极的对待每一次的工作,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当然在本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在学习上本人没有足够的钻研精神。在本人看来,以本人现在的生活经历,在心理方面本人还显得不够成熟并且对自己缺乏信心。身边优秀的`人很多,本人们要学会知足,一个人能感到满足才会拥有快乐,本人们应该与身边优秀的人比较,但是这种比较不是让本人们感到自卑,而是让本人们获得动力。放宽本人们的视野,找到本人们真正的位置,并不断努力,相信自己本人们才能变得更强大。
工作中本人不太善于与人交流沟通,工作的'经验也不是很多,在一些棘手的问题上不能够有效的处理解决。
在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本人会发扬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客观自我评价 第2篇
姜维北伐的主要经过:
第一次,公元247年,姜维率军出陇西,与魏军战于洮西,凉州胡王白虎文等率众来降,维“居之于繁县”,就是安置到蜀国。
第二次,公元249年,姜维进攻雍州,围困洮城,邓艾守城不出,无功而返。
第三次,公元250年,姜维出西平,打算联系羌胡进攻,最后无功而返。
第四次,公元253年,姜维围攻南安,不克。
(这一年,长期节制姜维,每次只给他不超过1万军队的大将军费祎,被刺杀身亡。费祎死后第二年,蜀汉加姜维督内外军事,又隔了一年,姜维被升为大将军。)
费祎的死对姜维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此后,姜维开始大举伐魏。
客观自我评价 第3篇
钟会堪称一代俊杰,但幸福来得太突然,他满脑子都是当刘备第二,而这就离不开姜维的支持,而且姜维的复国大计空前绝后、匪夷所思,就是司马懿再世也难以识破。于是钟会对姜维言听计从,一步步陷入姜维的陷阱。可惜钟会屠杀诸将的计划不慎泄漏,众将拼死一击,钟会与姜维都死于乱军之中。姜维的妻子儿女都被杀光,他的遗体也没得到保全,如今只留下一座衣冠冢。在蜀汉的最后时刻,为其奉献得最为彻底的竟然只有这位魏国来的降将,读史至此,怎能不令人唏嘘不已?在司马懿眼中,诸葛亮是个十分可怕的对手,他用兵出神入化,让人防不胜防。但万物相生相克,诸葛亮的在进攻方面很厉害,可司马懿的强项却在于防守。他一次次顶着巨大的压力,硬是靠走了诸葛亮,可每一次都守得尤为辛苦。诸葛亮曾在出祁山的时候分为三寨,并以此来混淆司马懿的视线。司马懿再三思量之下,派郭淮等人去阴平驻守。他本以为这是一条上策,结果却正中诸葛亮的埋伏。郭淮在半路就被蜀军抱抄,无奈之下狼狈逃命,结果诸葛亮轻松就拿下了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