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汇策划方案内容页

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2025-04-05 13:04:01策划方案

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第1篇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食物中毒事件及其危害,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同时提高医疗卫生人员对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能力,有效掌握应急救援程序及方法,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及《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处理的组织领导

  为强化我院群体性食物中毒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成立医院群体性食物中毒应急处置工作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医疗专家小组、管理报告小组、后勤物资保障小组。

  1、医院群体性食物中毒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负责领导、指挥我院群体性食物中毒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实施各项诊疗工作,统一调配全院人力、物力等资源,制定预防控制对策与措施,讨论决定我院防治工作的重大问题与事项。

  2、医院群体性食物中毒应急处置医疗专家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专家小组的职责是:对可疑及确诊病例进行会诊,提出疾病诊断意见和治疗方案,指导医疗救治、医务人员的.防护和消毒隔离工作。

  3、医院群体性食物中毒信息管理报告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管理报告小组职责:负责监测我院疫情,及时汇总,上报至医院群体性食物中毒防治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同时上报至疾控中心。

  4、医院群体性食物中毒防治应急处置后勤物资保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物资保障小组职责:在本院发生突发事件后,及时提供救治工作需要的相关物资,包括床位、药品、急救设备、生活用品等。

  群体性食物中毒应急领导小组及各应急小组成员的手机应24小时开机,院内召集紧急会议及紧急会诊时,在岗人员应在10分钟之内到位。

  二、应急处置流程

  1.接收三人以上食物中毒患者或病情严重有生命危险食物中毒患者时,即刻通知医务部(工作日)或总值班(夜间、节假日)。

  2.医务部或总值班接到通知后,根据具体情况,立刻向分管院长汇报,分管院长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根据中毒患者人数、病情等情况判断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如无须启动,由科室组织力量抢救,必要时由医务部或总值班调动医疗应急队伍参与救治。如需启动应急预案,即刻组织院内力量参与救治。

  3.院感办及时汇总食物中毒事件中发病人数及救治情况,上报至医院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同时上报至疾控中心。

  4.如人数骤增,由医院群体性食物中毒防治应急处置后勤物资保障小组及时保证床位、药品的供应。3人以上类似食物中毒症状就诊,院感办负责上报信息至应急领导小组和疾控中心医务部或总值班调动应急处置队伍人员参加救治工作。

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第2篇

  食品卫生工作是学校安全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我校全体师生食品卫生的安全,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的稳定,特制定我校食物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1、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预防措施。

  为了确保全校师生的食品卫生安全,学校必须加强对食品卫生安全的学习、宣传、教育,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和各项管理制度及操作要求。

  (1)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的教育、宣传,坚持上好健康教育课,定期对学生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安全知识教育。

  (2)教育学生讲卫生,勤洗手、勤洗头、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学校食堂、小卖部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健康证,定期体检,无法定传染性疾病,持证上岗。

  (3)教育学生坚持饭前便后洗手,坚持每天早晚刷牙。

  (4)每天坚持“两扫一拣”,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不留卫生死角。学校公共场所、食堂等坚持定期消毒,作好记载。

  (5)食堂采购食品必须在取得合法经营权的、手续齐全的正规经销摊点定点采购。采购的蔬菜要新鲜,要用清水多次冲洗清除残留农药。不得加工变质腐烂的蔬菜,不得加工凉拌菜。每天坚持试尝、留样制度,并作好详细、准确的记录。

  (6)严禁他人随意进出食堂,要有进出、检查记录,生熟食品存放要分开,熟食配餐间由专人负责。

  (7)从业人员加工食品时,必须穿戴清洁卫生的工作衣帽。不留长指甲,不留长发,不吸烟,要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8)定型包装食品必须有生产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不得采购变质、过期和不干净的食品。

  (9)严禁采购和加工霉烂变质、污染,未经检疫的食物,未经化验鉴定许可的野生动植物和病死的家禽、家畜不得食用。

  (10)制作食品应当烧熟煮透。生熟食品应分开存放,加工生熟食物的刀、菜板应当分开,并有明显标识,剩余食品应冷藏保鲜,食用前仔细检查并充分加热。

  (11)食品储藏柜应当保持干燥、阴凉、通风,防止食品霉烂变质,严禁将非食品、有毒物质存放在一起。

  3、应急处置。

  (1)如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学校领导迅速赶赴现场,及时组织教师和相关人员抢救治疗食物中毒人员,尽可能按就近、相对集中的原则进行抢救处理。

  (2)立即用电话向县教育局、镇政府和卫生部门报告,报告中毒情况、发生时间、主要症状、中毒人数等,请求有关部门援助。如怀疑是人为投毒,应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

  (3)全力保持学校的稳定,全体教职工统一认识、统一思想,作好舆论导向和家长群众的安抚解释工作,避免教师、学生、家长和其他人员因不必要的恐慌而引起混乱。

  (4)呕吐有利于毒物排出,病人发生呕吐时,切忌止吐。学校安排人员配合医院、医务人员妥善救治病人,并派人到医院守护中毒病人,有什么情况便于及时汇报、解决和处理。

  (5)学校领导应派有关人员保护好现场,保管好供应给学生的食物,对可疑食物和留样食品立即封存。待现场调查取证结束后,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进行处理。

  (6)学校领导和有关人员要密切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工作,对发生食物中毒的学生逐一进行个案调查,内容包括主要症状、最早发病时间,如实说明24-48小时前的进餐情况等,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让学生积极配合医院医务人员进行治疗,遵守医嘱,争取早日康复。

  (7)教务处迅速通知班主任老师到现场,安抚本班学生,政教处到现场指导急救办法。情况重大的,由校长报县教育局申请该班或全校停课。

  (8)集中患者,以便急救车能迅速运输患者。后勤人员、保安到现场维持秩序,关闭校门,疏导急救通道,防止校外人员涌入学校影响政常的急救工作。

  (9)班主任组织其余学生回到教室,并从心理学角度疏导学生的心理,避免造成群体臆病现象。学校领导和涉及班的班主任应及时到医院或家庭慰问、安抚患者,减少患者和家长的恐慌情绪。

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第3篇

  一、编制目的

  针对突发性食物中毒事故建立应急救助系统和运行机制,迅速救援,及时控制,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危害,保障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1.编制依据: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制定本预案。

  2.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幼儿园范围内发生的食源性疾患,包括:食品原料的.采购、加工制作、成品保管和幼儿卫生健康护理全过程。

  3.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贯彻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的原则,把保障健康、预防和杜绝食物中毒作为首要任务。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注重协调,加强训练,不断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应急能力。

  4.事故分级

  (1)一般食物中毒事件:个别幼儿出现的轻微腹泻、腹痛、呕吐等症状,有足够时间和能力处理的疾患。

  (2)严重食物中毒事件:两个以上幼儿同时出现相同症状的轻微腹泻、腹痛、呕吐等症状,或一个以上幼儿发生急性严重 的腹泻、腹痛、呕吐等症状。

  二、机构与职责

  (一)机构

  1.应急组长:(园长)2.应急副组长:(副园长)3.医疗救护分组组长:

  成员:

  4.救援转运分组组长:

  成员:各班主任

  5.物质保障分组组长:

  成员:

  6.通讯联络分组组长:

  成员:

  7.治安保卫分组组长:

  成员:

  (二)职责

  1.应急组长:应急救援工作的最初现场指挥,发布最初预警、应急行动指令和向上级机构报告险情,对应急救援工作负责。

  2.应急副组长:协助组长进行救援工作,具体实施医疗救护、急救转运、物资保障、治安保卫、通讯联络等应急救援行动。

  3.医疗救护分组:在急救人员到来之前,承担对中毒幼儿的前期处理,保护现场和保留可疑食品样品,查找致病原因。

  4.救援转运分组:承担搀扶、抬运、接送中毒幼儿的救助任务;承担接送中毒人员车辆的保管、维修、操作驾驶任务。

  5.物资保障分组:承担应急救援物资的采购、保管和供应任务。

  6.通讯联络分组:承担信息记录、传递。7.治安保卫分组:安全保卫,现场警戒。

  三、预防与预警

  (一)预防

  1.危险源控制

  (1)制定“食品供应商登记管理办法”,对供应商进行考察选择,供应商“三证”齐全。

  (2)制定“食品检验标准”,对所使用的食品进行检查检验,对发现存在有“问题”或“疑似问题”的食品,禁止进行加工流转,查明问题后,进行整改,并就地销毁处理。

  (二)预警

  1.预警条件:只要有两人同时出现病症,并且不能排除食物中毒的可能时,即可认为预警信息发出的条件成熟,应急组长可发出“预警”信息,进入预警状态。预警信息发出后,应同时报告上一级应急组织。

  2.预警行动:应急分组组长街道“预警”信息后,按照职责立即采取行动:向分组成员传达信息,召集分组成员到位,准备装备器材,待命或根据指令行动。

  3.根据病症观察诊断情况启动本应急预案或撤销预警状态。

  (三)应急响应

  1.响应分级:应急响应公分两级。

  轻微级:症状表现较轻,症状发展相对缓慢。严重级:症状表现严重,症状发展相对较快。2.应急救援

  轻微级:采用前期应急救治,并立即转送医院进行进一步医治观察,同时对没有出现症状表现的人员进行排查。

  严重级:启动应急预案,各应急分组根据职责进行工作。拨打120急救电话和向上级组织报告,说明病情表现、人员数量、所在地点、联络方式等。现场前期救助:观察生命体征、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保持病员呼吸道畅通,解开上衣领口,松开裤子,侧躺,以防呕吐物呛入气管;用手进入患者咽部,反射刺激后尽量将呕吐物吐出。若没有生命体征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心肺复苏)。

  (四)信息报告与处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