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防触电安全的应急预案范文 第1篇
一、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在防雷电灾害工作中,做到领导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雷电造成的危害,也认识到只要防雷设施及管理到位,可有效减少雷击灾害的发生。园领导要本着对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必须做到管理措施到位宣传到位,设施到位。把防雷工作纳入到幼儿园安全监管职责之中,落实各项防雷安全措施,及时处理和解决雷电灾害多发期间的各类突发事件。
二、做好防雷电灾害知识的宣传工作
对师生进行防雷电法规、科普知识方面的学习、宣传。
第一、不能停留在楼(屋)顶。
第二、要注意关闭门窗。
第三、在雷击时不宜接近建筑物的裸露金属物,如水管、暖气管、煤气管等,更应远离专门的避雷针引下线。
第四、不宜使用未加防雷设施的电器设备。
第五、不宜躲在大树下。
第六、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
第七、外出郊游,最好携带非金属的防雨用具,如塑料雨衣、木柄雨伞;
第八、旷野中避雷时最好将身上金属物摘下,放在几米距离之外;
第九、打雷时避雨切忌狂奔,步子大了通过身体的跨步电压就大,容易伤人;
第十、不要随便在楼顶或屋顶设置金属天线,包括晒衣铁线。
三、应急预案:
1、完成对园舍的防雷电设施检测,联系有关部门对本园的'防雷设施,按要求落实保养和维护。
2、有雷鸣闪电时,先将门窗关好,师生都最好不要外出,尽量不要使用设有外接天线的电器设备,不要接打电话。
3、对幼儿园建筑房屋上的天井、落水管疏通,对全园树木进行修剪和加固。
4、对空调室外机、外悬挂物、广告牌、危险物品、临时房等做全面安全检查。
5、对全园的室内电源、插座、门窗等进行全面检查。
6、值班人要注意收听、记录气象预报,及时做好防范工作,及时关闭门窗和有关电器设备。
7、遇到险情、灾情,根据工作预案,组织开展抢险工作,并上报教育局。
8、如遇连续雷电暴雨等紧急情况,实行24小时值班,确保师生安全。
9、加强对教职工的宣传,提醒大家下班离园前关好门窗和电源,做好用电安全、防风防潮、高空坠物等防范工作,高档贵重设备做好防潮、防湿的防护工作。
10、遇到险情、灾情,园长第一到园,开通防雷电灾害通讯网络,组织全体教职工到园,开展抢险工作;并立即上报教育局办公室和街道学前教育办公室。
幼儿园防触电安全的应急预案范文 第2篇
为了确保幼儿园用电的安全,根据幼儿园具体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如下: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
(一)用电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王艳艳
副组长:陈毓慧
成员:陈卓萍李丽芬唐原兵张元平各班班主任
(ニ)领导小组职责
(1)组长负责召开领导小组会议,部署幼儿园安全工作,检查并落实用电安全工作重大事宜。
(2)副组长负责幼儿园用电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处理突发用电安全事故,完成好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3)小组成员负责各年级、各部门突发用电安全事故的处理、监控、报告等事宜,并保证领导小组指令的畅通,做好用电安全工作的宣传、教育、检查、处理等,把用电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制定制度,严格落实
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制定《用电管理制度》、《用电安全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层层签订用电安全责任状,严格制定幼儿园用电安全防范预案。
1、班主任要经常向班级的幼儿进行用电安全宣传,提醒幼儿在校园内外要注意用电安全,防止用电事故的发生。
2、班主任要对本班幼儿进行用电安全讲解,做到警钟长鸣。
三、开展活动,加强教育
为了提高师生的.用电安全意识,学校要经常组织各类用电安全知识比赛活动,或开主活动、观看用电安全教育片等,使师生充分认识到用电安全的重要性和违章操作的危害性,提高用电安全意识和自己保护能力。
四、应急响应过程和应急处理程序
1、接警与通知
事故发生后,在场人员必须立即将所发生的事故情况报告园长。园长必须掌握的情況有: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种类、强度、危害。在基本掌握事故情况后,领导小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赶赴现场组织抢教。同时向公安机关、电力管理部门报案并配合公安部门开展工作,还应根据需要通知急救、医疗、消防等部门参与现场救护。
2、现场应急抢教与现场保护
设组长1人,副组长1人,成员为值日教师、班主任等。
(1)在场人员应首先检查师生受伤情况。如果有师生受仿,应立即将受伤人员送往附近医院救治或拨打120求助,同时向公安机关、电力管理部门报案并配合公安部门开展工作。
班主任要及时通知家长事故情况和幼儿被送往的医院地址,请家长到医院协助救护。
(2)一旦发生用电事故,现场的教职工要对学生做好疏散工作,保证交通的'畅通与安全。
3、联络与教育
设组长1人,成员为各班班主任
(1)接到园长通知启动预案后,联络小组在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事故报告部门、部门负责入和报告人。报告内容经校长审查同意后送交上级部门。如属校方责任保险事故,还要及时通知保险公司。之后,随时将事故应急处理情况报上级主管部门。
(2)应急领导小组及各班班主任要分别做好教师和幼儿的教育工作,稳定师生情绪,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如有新闻媟体要求采访,必须经过校长和上级部门同意,由领导小组统一对外发布消息。未经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采访,以避免报道失实。
五、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随着春夏季节交替,雷雨天气频繁起来,雷击也跟着增多。雷击是突发性事件,本着预防为主,宣传教育为辅,防患于未然的原则,为做好抗雷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雷击造成的损失,特制定东冠幼儿园预防雷击应急预案。
幼儿园防触电安全的应急预案范文 第3篇
为了遵循“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总体目标,进一步挖掘内部潜力,推动县域内学前教育体制与机制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全县学前教育事业安全、优质、持续、协调发展,县教育局决定在学前教育责任区建设的基础上,建立会宁县学前教育保教管理共同体,并制定《会宁县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方案》
一、建设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3-6周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等政策精神,全力保障全体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二、建设宗旨
建立健全以“优势互补,信息共用,成果共享,目标共同”为宗旨,以“三级分管,八区共建,优质示范,城乡一体”为机制,以“龙头引领,骨干带动,幼小衔接,协同发展”为内涵,以“全面提升全县学前教育管理水平、保教保育工作质量、教学研究能力和队伍综合素质,全面促进全体儿童主动生动发展,全面促进家园合作,彻底转变家长育儿观念与方式”为目标的全县学前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共同体。
三、建设内容
1.“分层管理”体制。
即,会宁县教育局统一领导的,学前教育办公室负责落实的上级管理层,部分县直幼儿园为一级责任主体的中坚管理层,乡镇教管中心及中心幼儿园为二级责任主体和基础管理层。上级管理层在抓全盘统筹的同时主抓一、二级主体园工作;中坚管理层主抓各共同发展区建设与发展工作;基础管理层抓乡镇内学前教育机构建设与发展工作。
2.“四级研改”网络。
建立“县教育局→县直研改基地园→共同体骨干园→乡镇教管中心及中心幼儿园”的四级共同发展教研网络,着力实现“以问题促教研,以教研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教育目标。
3.“八区共建”机制。通过组建“幼儿园1+N+N”教育发展共同体,形成以“1所优质园为龙头,N所乡镇中心园为骨干,N所民办园或行政村园为补充”的公民办共进、抱团发展机制,实现共同体内教育资源共享,保教人员技能共同提高,课程游戏化建设与城乡幼儿园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整体提升的战略目标。(详见附件1)。
4.“幼小衔接”机构。遵循“双向互动,深度衔接,课程融合,有序准备,提前适应”的基本原则,紧紧围绕《会宁县幼小衔接工作方案》,突出“组织领导,问题导向,教研引领,过程督查,效果评价”五个重点环节,以“一园加一校”方式建立幼小衔接共同发展体,其中以城区11个、乡镇26个,共计37个(详见附件2)。
四、职责与任务
(一)上层发展共同体。以县教育局及县直幼儿园为基本单位组成上层发展共同体,以学前教育办公室为办公室,采取县直园轮值工作方式,即20__年从会宁县第一幼儿园开始,每个县直园一个学期,协同办公室完成共同发展目标制定、重点工作规划、重大活动服务等。
(二)中层发展共同体。县直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共同体的中坚管理层,承担共同体内学前教育发展目标设计、教师培训、常规指导、质量评价等重要职责,上对县教育局负责,下对乡镇教管中心和乡镇中心幼儿园负责。主要任务如下:
1.制定规划。依据国家及省市学前教育政策要求,结合本责任区内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制定并落实《共同发展责任片区辐射带动、引领发展工作规划》《教师培养培训三年规划》《教育教研教改年度计划》等。
2.评估指导。依照《白银市幼儿园分类评估标准(试行)》,对辖区内市级示范园、市县级标准园开展5年一轮的复评,形成高质量的反馈意见,同时督促落实复评后相关问题的整改工作;依照《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有计划每学年对责任区内学前教育机构进行一次全覆盖督促、指导与评价,形成评估反馈意见与问题整改反馈意见并向社会公示。
3.教育交流。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送教下乡镇及片区内教学技能展示活动,每学期针对学前教育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组织开展一次主题观摩与教研交流活动,其中包括幼小衔接工作。
4.研习培训。充分发挥主体园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资源优势,把主体园打造成乡村幼儿教师培训基地、教育改革与实践基地,开展每3年一轮的对口轮岗交流培训和每年1次的主题观摩研讨活动。
(三)基层发展共同体。乡镇中心幼儿作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共同体的基层管理层,承担本乡镇内学前教育共同发展规划设计、教师培训、业务指导、质量监督等重要职责,上对县教育局及责任区负责,下对本乡镇所有学前教育机构负责。主要任务如下:
1.制定规划。依据一级主体园工作规划,结合乡镇内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制定并落实带动、帮扶本乡镇学前教育机构发展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2.质量评价。依照《白银市幼儿园分类评估标准(试行)》,对辖区内市级示范园、市县级标准园开展5年一轮的自评或初评,并帮助幼儿园落实问题整改工作;依照《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每学年对乡镇内学前教育机构进行一次全覆盖督促、指导与评价,形成反馈意见与问题整改反馈意见。
3.教育交流。主动参与一级主体园组织的教师培训、教育交流、教学研究活动;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送教及乡镇内教学技能展示活动;每年前半年组织一次乡镇内幼小衔接观摩交流活动。
4.研习培训。发挥中心幼儿园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乡镇内教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活动,每年组织开展1次的主题观摩研讨活动。
(四)“研改网络”共同体。围绕教育发展难点问题与制约因素,自上而下分层分级制定学前教育改革工作计划,着力打造改革与创新示范园,总结教研教改经验,开展四级网络体系内的三级观摩。主要任务如下:
1.创建目标。分别以乡镇、共同体、县直幼儿园为单位,依次遴选、培育、确立优质示范园。示范园数量,每个基层共同体(即乡镇)不少于1所,每个中层共同体不少于2所,上层共同体不少于3所。
2.经验总结。认真总结示范园在幼儿园管理、条件改善、队伍建设、儿童发展、保健保育、家园共建等方面的新做法、新经验,及时在相关层面与范围进行经验分享与交流。3.三级观摩。由县教育局统一负责,每年自下而上组织一次同一主题下的学前教育教研教改现场观摩与经验交流活动。
(五)幼小衔接共同体。进一步完善县教育局统一领导、各股室协作、关联单位互动的工作机制,不断改进衔接方式与工作措施,着力强化“五个重点环节”,促进科学衔接,提升共同发展水平。主要任务如下:
1.常规工作。重视规则建立、习惯养成、兴趣激发等非智力因素的养成,重视探索发现、操作体验、数理逻辑、空间想像、社会适应等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幼小之间的“合理迁移,自然过渡”与“环境适应,心理适应,教学法适应”。
2.重点工作。定期组织开展“幼小科学衔接”主题下的调研、观摩、交流与研讨活动;每年评选一次幼小衔接示范校园,推广经验与做法,并进行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