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汇工作报告内容页

高中生压力调查报告

2024-11-09 12:06:01工作报告

高中生压力调查报告(集锦3篇)

高中生压力调查报告 第1篇

  前言:

  对现代高中生来说,压力是一个很普遍现象,几乎每位学生都会觉得学习有压力。随年级的不断升高,高考的临近,这种压力也越来越大,而随着压力产生的种种问题也就成为困扰学生学习的最主要的心理问题。

  一、调查目的:

  1、了解高中生心理压力来源,以便进行更深的的调查研究;

  2、发现心理方面的问题以便与教师结合具体方法给予正确指导,使之能够更好的适应高中紧张忙碌的生活。

  3、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现状,找出当前高中生心理压力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二、调查对象及方式:

  本次调查采用的方法是“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是在高一的两个班级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共发出调查问卷120份,收回110份,回收率达91.67%。

  三、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高中生的环境适应问题、学习情况、人际交往、与家长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四、调查结果:

  1、学生学习压力状况

  (1)学习压力的基本状况

  调查问卷统计显示:从上图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睡眠时间可以看出:他们感觉不适应高中生活,学习压力比较大。

  (2)学习心理压力的来源:

  任何现象的产生,总是有其原因的,高中生的学习心理压力从何而来?分析起来,其来源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外在因素,一是个人因素。

  ①外在因素:

  a、来自学业的压力。学业压力无疑是高中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进入高中以后,学习负担加重,表现为科目增加,课程加深,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高。一些学生从一开始没有很好地加以调整,以适应这一急转弯时期,感到压力很大。尤其是部分没有考取高中而靠交调节费进入高中的学生,底子簿,接受能力较差,心理压力就更大。

  b、来自考试的压力,同学的竞争压力。在调查中,有81.82%的学生特别关注自己的成绩,并且有32%-33%的学生情绪受成绩影响较大。可见,学生十分期望自己能考出好成绩给自身带来很大压力。

  c、来自家庭的压力。调查统计显示:有87.18%的父母对孩子期望很大,并且有82.5%-89.74%的父母会拿孩子和其他同龄人比较。家长为孩子的学习创造条件是必要的,但做得过份只会让孩子感到压抑,适得其反,增加无形的压力。

  d、学校的压力。虽然实施素质教育,但也不是不讲求升学率。所以,升学率问题仍然是学校声誉的重头戏。学校在思想上、学习上等方面给学生带来了巨大压力。

  ②个人因素:

  学业、考试等方面对学习固然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但是在同样的压力下,个人所感受到的压力程度却不同,有的甚至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这是与个人的个性特质有关。

  a、个人追求成就目标要求过高。

  b、自我概念差。

  (3)对策分析:

  ①、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给自己定好位。学生目标不要超过自己的上限水平,也不要自暴自弃,要有“坚持就是胜利”的精神。

  ②、家长要多了解子女的心理,多与子女进行沟通,减小孩子的心理负担。建立起良好的家庭关系。因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③、学校应努力践行素质教育,重视学生课余生活,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各科老师也应减轻课业负担,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

  2、学生学习态度

  (1)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显示:从此图,反映了不少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2)对策分析

  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校效率,对于上述问题,,应该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入手。尝试下面两种做法:

  ①、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自愿投入到学习中去。可以让每位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内容找材料深入了解、分析,让他在课上讲述,和其他人分享他的成果,让学生有成就感。

  ②、转变角色,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的想法、做法在课堂上得以释放,才不至于压抑学生的想法,解决教师“独裁思想”的问题。

  3、学生心理压力的`调节:

  (1)学生心理压力调节方式的基本情况:

  其它方式包括:发脾气、上网、做运动、写日记、听音乐、哭泣、睡觉等方式来宣泄不悦之情。

  (2)对策分析

  ①、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应改进教育方法,创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多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的状况,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老师要正确指导学生减轻压力,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②、学校应建立起学生的“心理档案”,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建立“心理咨询室”,并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构建“学生心理档案”,把学生的家庭情况、人际关系、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情绪意志、个性品质等方面记载下来。心理咨询室工作人员应多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积极引导有问题的学生主动咨询相关事宜。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听取心理健康讲座、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等等。

  ③、家长应加强沟通意识。多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确立与孩子的平等地位,消除代沟,做孩子的知心父母,及时调节孩子的心理问题。

  结语:通过这次问卷调查,使我更详细地了解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压力情况,这样我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调查问卷如下:

  中学生心理调查问卷

  各位同学:

  你们好!下面这份问卷是为了对大家的学习生活心理方面作个了解,请你仔细阅读每一个题目,按照自己的想法填写,每一个题目没有对错之分,这可不是考试哦,请放心作答。

  1、你的性别:

  A、男

  B、女

  2、你的级部:

  A、高一

  B、高二

  C、高三

  3、你课外的学习时间是:

  A、2-3小时

  B、3-4小时

  C、4小时以上

  4、你的睡眠时间时

  A、5-6小时

  B、6-7小时

  C、8小时以上

  5、在学习生活中,你感觉到有压力吗?

  A、非常大

  B、较大

  C、一般

  D、没有

  E、不确定

  6、你认为中学生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哪方面?

  A.学习成绩压力

  B.升学压力

  C.家庭和经济压力

  D.异***压力

  E.社交与人际关系压力

  F.其他_____

  7、你的学习态度如何?

  A.主动性低

  B.经常开小差

  C.偶尔开小差

  D.力不从心

  8、你觉得你对成绩的态度如何?

  A.特别关注自己的成绩,

  B.情绪受成绩影响较大

  C.无影响

  D.其他

  9、你觉得你在平时与同学的关系如何?

  A.非常融洽

  B.比较融洽

  C.一般

  D.有点紧张

  E.十分紧张

  10、你觉得你在平时与老师的关系如何?

  A.非常融洽

  B.比较融洽

  C.一般

  D.有点紧张

  E.十分紧张

  11、你觉得家长平时对你的态度如何?

  A.要求很高,望子成龙

  B.要求适中,尊重我的意愿

  C.偶尔关心,唠叨几句

  D.不闻不问,撒手不管

  E、与同龄人比较

  12、当你感到有心理压力时,你会采取何种方式应对?

  A.向家长倾诉

  B.向朋友倾诉

  C.其他_____

  13、当你把心中的压力与别人沟通后,你的感觉如何?

  A.非常放松

  B.比较放松

  C.一般

  D.无明显变化

  14、你认为家长对你的心理压力的重视程度如何?

  A.十分重视

  B.比较重视

  C.一般

  D.漠不关心

  E.不确定

  15、你认为你们学校对学生的心理辅导的态度如何?

  A.十分重视

  B.比较重视

  C.一般

  D.漠不关心

  E.不确定

  指导教师评语:

  评分:

  指导教师签字:x年xx月xx日

高中生压力调查报告 第2篇

  一、调查结果

  超一半的学生作业时间超标,58%学生因学习压力大而苦恼,76%学生因考试而心情不好。非常喜欢去学校学习的中学生占15%,觉得上学很正常没什么感觉的占61%,高达24%的中学生觉得每天到学校去心情很不愉快。

  在50份调查问卷中,对于“你感到学习有压力吗?”这一问题,36%的中学生感觉学习压力比较大,46%的中学生表示一般,自己还能够承受。而认为自己学习压力非常大,有点力不从心的占4%,觉得自己对待学习游刃有余没有丝毫压力的只有2%。

  二、结果分析

  (一)、压力来源

  1.不被人理解和成绩不好,导致自己考试不好时得不到必要的.鼓励,丧失对学习兴趣。

  2.父母期望过高。笔者查阅资料显示,91.7%的父母希望孩子获得大专以上学历,其中54.9%以上的父母希望孩子读到博士学位。而《中小学生学习与生活状况研究》课题组赵霞老师指出,“大学扩招到今天,高校入学率也只在19%左右,能获得博士学位的更是少之又少。” 而针对83.6%的中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试成绩要在前15名的调查结果,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连说:“这绝对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因此,很多儿童成了“失败者”,丧失了自信,陷入恐慌和痛苦之中。

  3.竞争意识强烈。学生学习动机已经被扭曲,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仅仅是取得一个更好的名次,而非学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种现象强化了高中生学习的竞争意识,而弱化了认知的需要,从而使大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内在持久的动力,恶性循环地陷入到成绩排名的焦虑之中。

  4.心理承受能力差。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压力面前都曾产生过绝望的想法,仅仅几次打击就使他们陷入沉沦,失去骄傲和尊严,自甘成绩滑落。而大多数情况下老师和家长并不能及时察觉到学生的灰心,不能给予及时的鼓励,反而进行批评。大部分学生可以从失败和批评中找到动力,但有小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斗志完全瓦解,卷入社会中不良风气中。

  (二)、压力影响

  1.学生厌学。失去学习兴趣的学生注定无法取得好成绩,而这种恶性循环造成偏科甚至引发老师和学生等一系列矛盾。

  2.丧失对生活的希望。部分学生觉得在学校暗无天日,每天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做什么,活下去没有任何意义。而报纸上自杀的现象已是屡见不鲜。

  3.引发父母、老师与学生的矛盾。调查显示,老师、父母和学生发生争吵,基本全部因为学习原因。学生作为未成年人,对好坏是非的判断能力偏弱,而在压力面前,学生更变得烦躁,不够理性,对老师和家长严厉的爱抱以仇视的态度,甚至怨恨老师和家长,引发了一系列矛盾。

  三、建议

  (一)、调查显示,中学生最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父母应了解到学生面临的压力,给予适当的批评和鼓励,让学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二)、学校及家长应给予学生足够的休息与娱乐时间。 培训班已经成为部分孩子的压力来源,剥夺了他们玩耍、娱乐、休息的时间,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三)、学生自己需要更早地成熟,理性地看待压力,学习排名等问题。学会认知现状,采取积极的方式,选择恰当有利的道路,调节自己的心情,更好地面对压力,以及压力带来的问题。

高中生压力调查报告 第3篇

  前言:春节是中华民族极为醒目的文化符号。放鞭炮、贴春联、吃年夜饭、祭祖……一个个古老的习俗,构成了春节浓浓的年味儿。在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今天,大家的生活是轻松了,然而对去传统节日大家却是感觉渐失了节味。鞭炮声没了,春联变了,祭祖也忘了······而对于我们新一代的青年们,对去春节了的传统习俗懂得也甚少。祖国的未来在我们青年,传统习俗历史文化都在我们的传承。虽然现在政府在节日上做了许多措施,然而看现今的社会,春节的年味还是渐淡了,人们对去传统的了解也渐少了。

  于是我决定利用寒假时间,对于衡阳地区人们如何过传统节日春节做了相关调查。

  调查人员:

  活动地点:

  衡阳市区及周边部分乡村

  调查对象:

  各个层面的群众

  活动时间:

  20xx年1月29日至20xx年2月18日

  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取随机问答部分实地调查的形式,了解大家是如何看待春节以及对于春节中传统习俗的了解情况。并在调查过程中对相关情况及其具体事例进行了记录。

  一、网上过年成新宠。

  年年岁岁节相似,岁岁年年味不同。在春节前后的调查过程当中,我发现网络渐渐在成为大伙新年里的新宠。网购年货、微博拜年、网络春晚、网上晒年味儿一键连通全国各地,网络一下占尽春节年轻人的主题。一台电脑一键鼠标,宅在家里轻轻松松的购物拜年就都OK了。

  与此相对应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却抱怨“年味越来越淡了”。春节长假刚过,登录论坛、贴吧、微博发现,不少网友在网上发出这样的感慨。生活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人还在乎年味吗?城市化进程是否冲淡了那些古老的年符号?网络能否找回“失落”的年味,引起了人们的探寻和思考。

  虽然在调查中也有不少群众表示对网络过年的反对。但更多的年轻人表示,一年辛辛苦苦的工作,就是在春节好好休息下,网络能够使自己轻轻松松在家足不出户就办好所有的事情何乐不为呢。而且目前全国各地也都对于网络新年渐渐转向热潮,对网络新年的追捧也更多的反映了年轻人对与时尚潮流的追捧与当今社会对于传统转变的趋势。

  网络不仅让祝福充满情趣和快乐,而且将人们的情感交汇、串联、凝聚。长假即将结束,归家的游子又将远去,网络上,微博上,网友纷纷“晒团圆”“晒幸福”;也有80后集体晒春节账单,从几百元到上万元的过年花销,凸显了年轻一代的“年关”经济压力,这是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也让更多人理解他们。假日尾声,“向日葵”成为网络热词,“兔年里,我要做一朵积极的向日葵,给点阳光就能灿烂。”不少网友把简单而快乐、知足而奋进作为新年积极生活方式的标签。

  二、炮竹声声声渐轻

  每年春节,鞭炮禁、放的争论总是一个热门话题。出于安全、环境等因素的考虑,前几年很多城市曾试图“禁鞭”。但20__年之后,又有不少城市陆续放开禁令,还俗于民。衡阳市也早将禁放令给取消了。但在调查中大多人表示对于燃放鞭炮已不再曾经,家中所购鞭炮也是为数不多的几封而已。对于此种变化,大家反映最要是出于安全考虑,而且再燃放鞭炮后对于空气也严重影响。在精神和物质受到威胁的压力下,人们不得不将曾经的大封鞭炮转变为小封短封的,给孩子买的炮竹也都是一些火药少的彩珠棒之类的炮竹。

  根据相关部门对于春节燃放鞭炮的习俗调查,72.3%的人承认“对环境有一定污染”,63.8%的人认为会导致安全问题。77.2%的人支持“应该限定燃放时间和地点”,也有39.8%的人认为“不放鞭炮还能叫过年吗”。

  我在调查中大家也反映,炮竹燃放的确存在安全问题,但大家不会放弃这一习俗,只是对于过去的多放大放,改为小放定点燃放安全燃放。

  不少人表示没有烟花炮竹的燃放,这年也没味了,正是烟花炮仗给“年”带来的快乐和仪式感,现在的我们要重视传统习俗,不是取消,而是要引导改进它。

  三、青年一代不懂民俗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在我调查过程中,对于传统习俗的了解,青年一代是知之甚少。写春联,祭财神,开门炮,占岁接神这种种习俗大家都表示听说过但不清楚,对于过年先长辈拜年也不是很了解。大家表示过年的事大部分都是父母在家安排妥当的.,自己并不过问。有部分年长者也反映,现在年轻人根本就不过问过年的那些习俗了,都是家里安排好了,叫他怎样做就怎样做,教他们也不愿意学,还嫌长辈麻烦。

  李汉秋也在网上强调,过年要有仪式感。仪式没了,“年”的庄重也就没了。在他看来,“家庭团聚”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它的内核是人伦感情。一个农民工不远千里赶回家,绝不只是为了吃顿饺子。年三十团聚是仪式,大年初一向长辈拜年也是仪式。这些仪式是一定要回到家才能参与的。要是习俗没了,那这年还能叫做“年“吗?

  然而青年一代则多数表示是春节太过麻烦,想轻轻松松的随便聚聚就是了,那些习俗懂不懂无所谓,只要在一起热闹就行了,春节图的也不就是一热闹快乐,只要热闹快乐,那些习俗在青年一代这也就显的有些无关紧要了。

  调查过程中也明显的发现如今舞龙灯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了,都是一些中年人和小孩,青年一代几乎是看不见了。途中一老者反映:“曾经舞灯大家都是挣着去,当时的庙堂为了防止人员过多每户还限制了人数,可现在庙堂里派人家家户户的请也就只有这么一点人。现在的灯是一年不如一年了。”问及当地的青年人时,则大多表示舞灯太累,拿的钱也少的厉害,而且舞灯又没什么保护措施,常常就是舞完灯回家口里鼻子了都是炮竹灰,身上也不时会被炮竹炸到。

  过年要适应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需要,有些老的习俗该去的就该去掉。如此的青年一代,新年在今后的时间里就真会“旺”起来“闹”起来吗?我想要现在的青年一代还是需要更多的去了解春节里的传统习俗,“年”才会真正的红起来闹起来。

  四、总结:

  毫无疑问,“现在的民俗,感觉更像是花里胡哨的点缀,就好比馒头上点的红点一样。这不是对民俗应有的态度。”但是,在我看来,无论是改变称呼,还是前些年出现的“保卫春节”呼声,都难以改变年的文化色彩越来越淡的现实,尽管这种现实有着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春节是一种文化的缩影,其中的习俗、礼仪等方面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春节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大的影响。几千年来,人们把心灵的祝福不断融入春节,使之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我以为,传统的春节通过代代传承,除了文化的象征,还承担了重要的社会功能。

  通过寒假期间的调查了解,我认为复兴传统节日,加强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并非就是对传统节日过法的“照搬照抄”,否则就是南辕北辙,就是对时代发展和变化的漠视,这同样是一种误区。

  春节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继承,更需要的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扬弃与创新,保持可持续的发展态势,这样才能成为开放的节日。我们应该重视传统中具体的年节民俗事项,正是春联、年画、鞭炮、龙灯、狮舞、团年饭、拜年、庙会、社火、压岁钱、年节礼物等年俗细节共同营造了年节的祥和氛围。

  在全球化与商业化的浪潮中,春节的变化正在发生。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春节作为民族文化遗产,它不仅需要呵护、珍视,更重要的是要善于经营。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资源,只要我们经营得法,它就有着巨大的文化增值潜力。

  做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必须得弘扬传统,保护传统,应是从实际行动出发,主动去了解保存中华的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是我们新一代的任务,而不是单单的做些口头的呼唤。

  我们昭示着祖国的未来,只有我们认真行动起来,将中华传统习俗传承下去,年才会继续红下去,各种传统节日也才会闹起来热起来,中华文化才会长盛不衰。

猜你喜欢